洪拳1745人浏览过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全 称:
创始人:
传承人:已入驻 0位传承人

微信公众号
洪拳二维码
湛江赤坎过去的民间武馆有两种,一种是设在祠堂、庙宇或禾堂的乡村武馆,多由本村擅武之人或外聘“功夫头”任教头,授徒习武多在农闲时候。另一种是城镇武馆,多由在武术界声望较高的人任师傅,学徒来自社会各阶层。两种武馆都以健身自卫为宗旨,拜师时,乡村武馆向祖先神位跪拜,城镇武馆向关公像或华光神膜拜。
湛江赤坎洪拳采用师承制传承方式,但鉴于其历史性原因,该种拳术在当地是以武馆收徒的方式进行沿袭的,而目前在湛江比较有代表性的武馆主要是群英社与镇武堂。
群英社第一代传承人欧品高,男,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吴川梅菉镇,是当地狮子会教头,也是洪拳武术集大成者;镇武堂第一代传承人梁跃初,清末民初人,生于湛江市龙头镇,同欧品高一样,为当时第一批来湛江赤坎传播洪拳的武术前辈;群英社第二代传承人李侠雄,生于1895年,是欧品高的弟子,同时也是群英社的创馆者,当时的李侠雄在我党的指引下将武馆作为南路联络站,成为南路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组织部分;群英社第三代传承人张美委,1975年3月生于化州市杨梅镇,师从李侠雄,为湛江赤坎洪拳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拳代表性传承人张美委和叶嘉富。
湛江赤坎洪拳的保护工作已逐渐受到赤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了湛江赤坎洪拳武术的非物质文化调研活动。赤坎区委区政府还把湛江赤坎洪拳武术列为赤坎文化的特色和品牌,使湛江赤坎洪拳武术历史文化艺术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全区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和一面旗帜。
目前,湛江赤坎洪拳武术活动及传承保护的资金投入主要是靠各武馆自筹,部分由当地热心群众自愿捐资赞助,存在很大资金运作缺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也在拟筹集资金保护这一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并制定了五年计划,以加强湛江赤坎洪拳武术的传承与保护。
湛江赤坎主要有镇武堂、庆武堂、群英社等洪拳武馆,弟子有数万之众。各武馆选手参加国内外武术比赛,成绩卓著,镇武堂洪拳师傅庞康娣于1986年参加广东省第七届运动会武术比赛荣获男子老年组南拳、长器械及对练三项冠军,并撰写了洪拳套路虎形编著的《洪拳》一书。
最新入驻传承人
武术传承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