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南拳:流传数百年的中华传统武术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648
南方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汉族拳种的总称,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作为南少林等拳种与中国南方各地汉族拳种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套路繁多,遍布各省。
兰溪武术历史悠久
兰溪最有名的拳种为兰溪南拳中的七步拳、十字拳。目前,兰溪南拳已列入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兰溪市兰江街道白山村的胡学铨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兰溪南拳迄今有600多年历史
南拳是中国七大拳系之一。明代以来,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而习南拳者最为出名的当属一代宗师黄飞鸿之父黄麒英。
南拳在武坛上独树一帜,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作用,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有效手段。南拳的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型尤富于变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样雄浑朴茂,舒展大方,但其刚烈之气,威猛之势,却灏然自成气象。南拳拳系中有许多象形拳,不仅有龙、虎、豹、象、鹤、蛇、马、猴、鸡等常见的象形拳,而且有狮、鱼、犬等罕见拳种。
 
兰溪民间习武成风
兰溪武术源远流长,民间习武成风,有的是为防身自卫,有的是为他人看家护院。光绪《兰溪县志》记载,自唐宋以来,兰溪就有武科武进士郑梦桢身居锦衣卫西司理刑,武举人郑梦龙身居锦衣卫副,除此历代武人辈出,将军不计其数,可见,武术早就在兰溪结下了不解之缘。1358年,朱元璋麾下大将胡大海攻打衢州,其间正逢雨季,曾在现在的兰溪长乐村屯兵训练数月。闲遐时,官兵教村民习武练拳,据传,兰溪南拳中的十字拳、七步拳等就是当时所流传下来的拳种,迄今有600多年历史。
 
南拳一脉的拳种特色
兰溪武术系南拳一脉,主要拳种有七步拳、十字拳、四步拳、五步敌、六步拳、四门修空、六云鹤、双肩小八卦、四门棍、镇山棍、毒蛇出洞、扁担、凳花、拐杖、汤布花等。其中,七步拳的特点套路是短小精悍,拳法独特,迅猛快捷。七步拳按远七步、近贴肩之意,以提沉平聚贯等法完成。动作要求上下相随,步稳拳猛,势急,发力顺达。十字拳按四门八道,攻防兼备、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少打多、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
 
清代拳师后人胡学铨
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
明末清初年间,南拳就在兰溪等地传播。清末年间,白山村(今兰溪市兰江街道白山村)的拳师胡伍福以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为目的,传授村民武术。当时练的有七步拳、十字拳、修空拳、凳花、西门棍等,现部分已失传,如今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拳种有七步拳和十字拳。
拳师胡伍福将南拳的精髓一代代相传。如今,他的一些后人依然保持着练武的习性。他的孙子,今年76岁的胡学铨就是其中之一。
在白山村土生土长的胡学铨,与南拳相遇,成为了某种命里注定的必然。小时候,胡学铨的父亲胡文松在村里当南拳教练,教村民练拳。从小,胡学铨看到一群村民,赤着上身,跟着父亲学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站在一旁的胡学铨,眼神里充满欢喜和倾慕。刚柔相济、收放自如的拳术,像磁铁一般,深深吸引着少年胡学铨。
十二三岁时,胡学铨也跟着父亲练起了南拳。“练拳很辛苦,每天早上起来,就要开始练基本功、打拳。” 胡学铨回忆。
几年后,胡学铨的父亲去世。随后,他正式拜兰溪一位姓项的拳师学艺。先天的禀赋糅合了后天的勤奋,使他的武艺精进。
胡学铨所练南拳,短小精悍,开架紧密,步法稳健,动作饱满刚劲,手法多变。二十多岁时,他就开始当拳师,教授拳法给徒弟。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胡学铨,无论阴晴,不论风霜,仍常常到横山和中洲公园练拳、教拳。
 
学武之人,最是崇尚武德。胡学铨一生好打抱不平,尤其看不惯恃强凌弱之事。2000年,胡学铨在火车上见一名男子拔刀袭击与其发生口角的乘客,他立即上前夺下对方手中的刀具,三拳两拳将其制服。
如今,一批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跟随着胡学铨学拳。他的徒弟学成之后,又开始传授给一批武术爱好者。将兰溪南拳传承和弘扬,使之发扬光大,这是胡学铨的心愿。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4-24 16:54

已入驻名师:55人

已入驻传承人:105人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