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您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884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一剑一拳、一枪一棍都诠释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屈。
武术
亦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以武术套路、武术格斗、武术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在与兽类搏斗及部落战争中就衍生出攻防格斗技术;秦汉有角抵、手搏、剑道等;两晋及南北朝流行相扑、角力等;唐代兴武举,促进了练武活动的兴起;宋代武术渐以套路为主;元明清时期武术流派林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继承、整理和提高。1990年被列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1991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1994年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会员,2002年得到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二十四要是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法,包括四击、八法和十二型。
二十四要
武术运动基本技法。四击、八法和十二型的合称。
四击
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法。指踢、打、摔、拿四种击法。踢指腿法,如蹬、踹、弹、点、缠、摆、扫、挂、铲等;打指拳法,如冲、撞、挑、崩、劈、砸、搂、拦、抄等;摔指摔法,如别、揣、拱、捋、耙、豁、掏、勾等;拿指擒拿手法,如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拳术的套路或对抗形式中,一般离不开四击的方法。
八法
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法。指“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和功夫八个方面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要求“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十二型
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法。指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十二种运动方式的定型。以大自然中事物的现象和生物的态势作比喻,为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武术包括很多徒手或者使用兵器的技法,如拳术、棍术、枪术和剑术等。
拳术
武术技法。徒手技法的统称。包括踢、打、摔、拿和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动作。战国时的技击,汉代的手搏、弁、卞,宋代的使拳、打套子,明代的拳法、白打等,均指拳术。宋代以后渐以套路为主,并形成众多拳种、流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查拳等。
棍术
武术技法。以棍为器械,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的武术演练套路。有大棍、齐眉棍、三节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之分。棍法有劈、抡、舞、崩、缠、绕、点、拨、拦、封、撩、扫等。运用时要求快速多变,刚劲有力,力贯棍端。
枪术
武术技法。以枪为器械,配合步型、步法、跳跃等构成的武术演练套路。有大枪、花枪和两头枪之分。枪法以拦、拿、扎为主,另有崩、点、穿、劈、圈、挑、拨、扫、云等。拦枪和拿枪为防御之法,使用时圈小、迅速、准确、有力。扎枪为进攻之法,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运用时要求枪式平正,枪尖直出直入,力达枪尖;身法灵活多变,步法快速稳健。
剑术
武术技法。以剑为器械,配合步型、步法等构成的武术演练套路。有单剑、双剑、双手剑、反手剑、长穗剑、短穗剑之分。剑法以点、崩、刺、撩、挂、劈、云、挑、抹为主。根据套路的动作内容、编排结构和运动方法的不同,一般又分为站剑(势剑)和行剑两种形式。运用时要求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飘洒,气势连贯。
武术拳种繁多,常见的有八极拳、少林拳、八卦掌、咏春拳和推手等。
八极拳
全称“开门八极拳”。武术拳种。因六种破开对方“门户”的技法、劲极八方之远的追求,故名。一说康熙年间由河南焦作月山寺(一作岳山寺)传出,故又名“岳山八极拳”;一说系一道士传授河北庆云回族人吴钟(亦称吴忠)。以“顶、抱、担、提、挎、缠”的六大开,以及“眼望三见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迎风朝阳手、黄鹰双抱爪、霸王硬折缰、左右硬开门、立地通天炮”八大招为技术核心,手法有撑掌、劈山掌等,步法有碾步、磨步,劲力追求“蹦、撼、突、击、挨、戳、挤、靠”等劲力,具有“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特点。套路有四趟四十二势。器械套路有六合大枪和八极剑等。
少林拳
武术拳种。相传为嵩山少林寺所传留。系少林寺僧人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发展而成。内容包括拳术套路、散打、气功、器械等。拳术套路有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拳等;散打有百余种招法;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等;器械以棍术最著名。动作朴实,招式多变,力量运用灵活而有弹性。练法上讲究“拳打一条线”,在动静、呼吸、运气、用力方面自有特点。技击法要求藏而不露,内静外猛。
八卦掌
亦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武术拳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一种拳术。相传为清道光、咸丰年间董海川所传留。运动时纵横交错,按八卦的四正四隅八个方位运行,故名。八掌为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转身掌和回身掌。各地流传掌法不尽相同。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提、拿、勾、打、封、闭、闪、展十六法,手型有龙爪掌、牛舌掌两种。练习需克服“挺胸提腹、努气、拙力”三大病,以“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闾上提、谷道内提)、顶(头上顶、舌上顶、手前顶)、裹(裹臂)、松(松肩、沉气)、垂(垂肘)、缩(胯根、肩窝内缩)、起钻落翻(臂内外旋)”作为“入门九要”,通过“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三步功夫,体现“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运动意向。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以及刀、枪、剑、戟、鸳鸯钺等器械练习。
咏春拳
武术拳种。福建永春县严三娘所创,一说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一说方永春创造。流传广东、广西等地。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三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体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手型主要有凤眼拳、柳叶掌等,手法主要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步法主要有三字马、追马等。器械套路有齐眉玉女棍等。
推手
亦称“太极推手”“揉手”“擖手”。武术对抗运动项目。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推手时,双方保持手臂粘连不脱,在互相粘随运转中使对手动摇或失去重心。手法与太极拳基本一致。主要方法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特点是:以静待动,避实就虚,不丢不顶,以巧取胜。禁用擒拿、摔跤和击打等方法。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4-24 19:33
已入驻名师:55人
已入驻传承人:1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