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剧《功夫》“武”出怎样的中国精气神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448
踏着充满节奏感的街舞舞步,穿着印有金色“功夫”字样红色上衣的孩子们粉墨登场。一番热血澎湃的唱跳表演完成后,部分孩子换上传统武术比赛服,上演了集体拳术(长拳)、太极拳、刀术和剑术表演。当武术的刚劲有力遇见音乐剧的灵动优美,这群6—14岁青少年的自信身姿,是他们过去两周下足功夫的明证。
“跳出传统功夫叙事的框架,创作出一个既有意思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同时融入当下的生活。”《功夫》的编剧、作词陈斯曼,选择让孩子成为主角:14岁的初中女生江小雪希望用自己的功夫惩恶扬善,也希望能帮助父亲振兴武馆,更渴望能在最高赛事上证明自己。13岁的初中男生柴飞外号“废柴”,为了帮助小雪振兴她父亲的武馆,也报名参加了“武林大赛”,虽然一遍遍被打倒,但他终于领悟到功夫无关输赢,而是关乎战胜自己,以及是否能够为心中的正义站出来。
“功夫不是凭空创造力量,而是找到你本身就拥有的力量。作品探讨如何正确使用力量,因为力量越大,责任越大。功夫不仅是武术技巧,更是一种终身的修行和自我提升。”陈斯曼勾勒出《功夫》故事的核心思想,主创们使用各种音乐剧语汇,丰富作品的血肉。

记者近日独家探班上海文化广场2025年特邀孵化新作——原创音乐剧《功夫》孵化创排工作坊成果展示现场,感受到了小演员们的精气神。该剧今年8月将在新加坡全球首演,向世界展现中国原创的实力与朝气。
“上海是国内乃至亚洲的音乐剧码头,竞相上演的海外大戏吸引不少观众‘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上海更在努力打造音乐剧源头,面对这一外来艺术形式,从业者们不满足于简单照搬海外经典音乐剧的成功方案,而是沉下心来从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造出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的原创剧目。”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说,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原创作品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便是例证。据了解,获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新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今年5月将在弦歌鼓乐中开启二轮演出,创下开票即售罄的佳绩;开春后,上海文化广场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的《雄狮少年》《寻找李二狗》《宝玉》《大状王》等原创佳作将亮相申城舞台,激荡起阵阵华流,售票情况也是异常火热。
从上海出发,“武”动中国孩子的精气神
音乐剧引入中国已有40多年,但真正的本土化创作起步较晚,如何后发制人?在日前举行的《功夫》创排观摩演出现场,专家们的观点都指向了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认为,作品可以融入京剧武场的锣鼓点、包括七律七绝在内的古诗词等中国文化符号,以期获得不同代际观众的共鸣。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原艺术总监吴孝明建议,《功夫》不局限于武术,如果融入戏曲元素,更能体现刚柔并济。
从上海出发走向世界,排练厅里将继续挥洒主创们的热血。为庆祝中新建交35周年,《功夫》将于今年8月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演出,这也是该剧的全球首演。之后该剧将回上海持续演出,彰显华语原创音乐剧的活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体现中国文化的音乐剧在走向国际舞台时,能够收获更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感。”《功夫》出品、总制作人严雯告诉记者,创排这部作品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华武术的魅力,更希望激励孩子和成人在生活中下功夫,做事专注、热爱钻研、追求卓越。



武术和音乐剧有机调和,为创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功夫》导演闻小炜希望帮助小演员们找到边展示功夫边唱歌时的平衡点;作曲、编曲张博在创作音乐时考虑风格和形式如何传达功夫的精神内核;编舞施叶盛需要将武术动作和舞蹈动作自然融合,同时保持音乐剧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功夫》是云朵剧场继《山海经》后出品制作的第二部合家欢主题音乐剧,无疑为本土青少年音乐剧演员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平台。武术指导杨屿泓表示,从眼神到身形姿态,练好武术是一个从外向内收敛、逐渐强化自我内核的过程。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舞台实践,孩子们已在表演技巧、武术、舞蹈等综合技能,以及团队协作和艺术理解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提供成长平台,让更多华语原创被看见
事实上,《功夫》只是“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以下简称“孵化计划”)见证成长的众多剧目之一。备受瞩目的新国风音乐剧《兰陵王》,也在孵化过程中。七年来,在文化广场的音乐剧孵化平台上,已成功培育出《南唐后主》《南墙计划》《无法访问》《麦克白夫人》等多部原创华语音乐剧佳作,并为大量年轻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孵化计划’汇聚了很多有创意的年轻人,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交流碰撞,写出有创造力的作品,并获得业内专家前辈的指点,与演出市场完成商业化的对接。”在费元洪看来,更多年轻的原创人才需要在这样的平台被看见,被引导,被锻炼,并获得提升,当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就能打磨出被观众认可的口碑之作。从“孵化计划”走出来的青年编剧孙浩程、李宜橙,作曲张博、陈祺丰等,如今已成为业内关注的创作中坚力量。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