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家武术队拜师“霍元甲”
发布时间:2025-04-2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 浏览次数:449
清晨的训练馆里,刀棍划破空气,“唰唰”声不绝于耳。只见,27岁的马来西亚小伙儿陈思卫腾空跃起,手中长刀画出伶俐弧线,落地瞬间,定势如松、目光如炬。

“稳多了!”一旁的马来西亚国家武术队主教练张永生鼓励道。
“每次来中国,都有很多收获!”陈思卫擦把汗到休息区坐一会,“到武术的发源地学习,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以最常见的动作“冲拳”举例,不是用手臂和拳耍蛮力,而是要讲究“腰马合一”,找到发力的要诀。
这场跨国际的中文对话场景,发生在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家乡——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3月25日起,马来西亚国家武术队的17名运动员与3名教练员到访天津霍元甲学校,开展为期90天的交流集训,备战第十二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第十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等国际赛事。

27岁的陈思卫结缘武术已整整20年,算是队伍中的“老将”了。7岁那年,在小学体育馆里,学长们凌厉的侧空翻、矫健的旋子转体让他着了迷,“像极了电影里的功夫高手!”从小就跟着父亲看金庸武侠剧、功夫电影的陈思卫那一刻决定,以后的兴趣课也要选修武术!
选修课下午只有一节课,但陈思卫觉得不过瘾,放学后还想参加晚上的精英班,能够学得更多更快。但父母不同意,一是工作太忙没时间接送,二是担心他年龄小学武会受伤。
扛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父母决定先送他去试几天,等他受挫后自己放弃。“他们没想到,我竟然风雨无阻,从未抱怨过。”陈思卫笑着回忆说,学武术后不但不会放弃,反而会更有毅力。“这可能就是武术的精神和魅力吧,它教我自律、有恒心、不怕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中学时,陈思卫在马来西亚全国运动会长拳项目中一举夺魁,成功入选国家队。彼时这个年轻人不曾想到,未来他还会走出国门,去到更大的舞台。
2023年,陈思卫来到杭州,首次登上亚运会赛场。“当时受伤还没好,就想体验一下,没想过拿名次。”惊喜的是,他拿到了长拳刀术比赛第五名的成绩。结束后,一位中国记者向他递上一块月饼,咬下月饼的时候,有点没控制住,陈思卫红了眼眶。后来队友告诉他,这一幕,被短视频记录下来,收获无数中国网友点赞。
作为第五代马来西亚华人,陈思卫依然眷恋中国“味道”。“中秋节的月饼、杭州的西湖美景、福州的拌面扁肉、天津的包子,让人难忘。”
中国同马来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友谊传承千年。近年来,双方在教育、文旅、体育等领域持续增进交流合作,中华武术,成为拉近两国年轻人距离的重要纽带。
这些年,陈思卫的足迹遍布福建、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在中国各省武术队之间博采众长,让他受益良多:“山东队的快稳狠辣,福建队的行云流水,天津队的刚柔并济,都对我启发很大。”
与往年集训方式不同,今年,天津霍元甲学校特别安排了两国运动员合组训练,共同提升竞技水平。
陈思卫的队友陈昌敏,曾获得2019年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南拳刀术冠军,虽已是世界名将,这次集训交流机会她依然没有放弃。

作为武术赛场的老面孔,裁判已经看惯了我的套路风格,这次我想准备一些新东西。” 训练馆一角,陈昌敏与天津队选手杜洪杰切磋套路,并仔细观察杜洪杰动作的每处细节变化。
“交流互鉴,无私分享,只有这样,才能让武术这项运动传播更广。”天津霍元甲学校教练员杨梦园说。
让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优秀的教练员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天津市武术协会的支持引荐下,多位成长于天津的武术运动员走向国外,成为专业武术教练,张永生就是其中一位。
长期习武,让这个“95后”看上去成熟老练。训练间隙,他时不时地为队员纠正动作,讲述每个动作背后的深意。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张永生说,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招一式,背后蕴含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第一堂课上,先要给学员讲抱拳礼。”张永生解释,武术比赛开始前和技术后,都会行抱拳礼,这个动作很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左手伸掌在上,右手握拳在下,两手相碰推至胸前。“掌为文,代表和平,拇指内扣意指谦逊,拳为武,代表斗争,这是止戈为武、点到为止的哲学。”

形、意结合,是中华武术的特色。“打虎式”格挡动作在前,“弓步顶肘”出击在后,这一动作顺序,诠释着古老的东方哲学:宽以待人,先防后攻,刚柔相济,后发制人。“武术文化博大精神,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精进。”陈思卫说。
“上届世锦赛拿了亚军,我的梦想是拿到冠军。”作为队中主力,陈思卫目标坚定,对于退役后的设想,他说打算做教练,做中马两国武术文化交流的桥梁。“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我们与中国文化天然亲近,未来,我想把在中国学到的技艺与背后的文化介绍给更多人。”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