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大内家拳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3-02-08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297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
我国的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各类器械五花八门,拳种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的拳种又可分为外家拳和内家拳两大类,其中外家拳有少林罗汉拳、伏虎拳、大洪拳、长拳等等,内家拳以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为杰出代表,这三大内家拳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偶遇机缘我曾拜师学习武术,向师傅学习过太极拳和八卦掌,另外通过和一些朋友的交流对形意拳也有所了解,以下我就结合练拳体会谈谈对这三大拳种的几点认识。
 
八卦掌曲中求直,柔中寓刚
一、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的核心驱动都在于腰
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虽然招式各异,发力的方式也有所区别,但其运动的驱动核心还是都在于腰间。《太极拳经》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说的就是腰是整个太极劲的核心,无论是在前进后退还是发力的过程中,腰才是真正的主宰。孙志君先生在其撰写的《游身八卦连环掌》一书中所讲到的“游身八卦连环掌的运动法则:“腰动带四肢,手动脚随,神领先。”,说明腰在八卦掌的练习中是极端重要的,曾听练八卦掌的前辈们说“没胳膊没腿方为能”,其实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形意拳谚语云:“全身备五弓,以腰为大弓”,“气从丹田起,劲从腰间发”,也同样说明腰在练习形意拳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在练习三大内家拳时均需要注意将意念置于腰间,以腰带动手脚行拳。
 
形意拳迅捷刚猛,刚中带柔
二、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均讲究呼吸,注重呼吸与招式的配合
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均讲究神、气、力三者相合,而呼吸是沟通神意的最佳方式,它是练习内家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概括起来大体有两种呼吸方法,一是自然呼吸,二是拳式呼吸。初学拳者一般宜采用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就对了,长期坚持练习,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练拳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练习拳式呼吸行拳,拳势呼吸就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联系,由于呼吸可以调神导气,所以通过拳式呼吸就可以将力、气、神聚合起来,在技击中发挥更大作用。当然,如果练拳的目的只是追求养生,遵循自然呼吸即可,无需刻意练习拳式呼吸。
 
太极拳讲究阴阳相济
三、三大内家拳手上动作各有特点,八卦掌招式以掌为形,形意拳多以拳出招,太极拳兼顾二者
一般而言,拳法的力量更足些,偏于阳刚之力,而掌法的变化更多,相对阴柔些。八卦掌手上动作基本上以出掌为主,以掌的击打发力,同时通过掌形变化如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等完成各种发力擒拿的动作收到技击和防身之效。形意拳的手上动作以出拳为主,通过双拳的劈、钻、崩、炮、横等诸多方式练习,形成快速迅猛的出拳方式,技击效果明显。太极拳则比较均衡兼顾二者,既有迅猛的出拳,也有变化多端的掌法,就现在广泛流行的太极拳而言,用掌的招式更多些,这可与现在大家追求养生健身更多些有关。
 
三大内家拳均讲究身法步法练习
四、三大内家拳均讲究步法练习,追求步法、身法、手法合一,但具体的步法和行拳风格各具特色,八卦掌注重划圆走圈,形意拳进退迅捷,太极拳正斜相生
八卦掌的步法练习方法特点突出,最吸引眼球,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展开趟泥步法,绕圈而行,然看似步法曲折,实则曲中求正,就如同八卦掌的技击方法柔中寓刚。形意拳步法练习较多直进直退,展开寸步、垫步、疾步等步法犹如狼突虎扑,配合手上动作大开大合,快如疾风,迅捷刚猛,而又刚中带柔。太极拳步法暗合五行八卦,讲究正斜相生,如《太极拳经》所言:“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要练好太极步,就要严格掌握好四正方和四斜角的走法,并将之融入到一招一式中去,进为阳退则为阴,正为阳斜则为阴,因此太极拳讲究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以上是个人通过读书和练拳形成的对三大内家拳几点浅见,讲的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4-24 16:55

已入驻名师:55人

已入驻传承人:105人

联系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联系信箱:603516977@qq.com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A区51栋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