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杨式太极拳,正气充盈股掌间
发布时间:2025-02-16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818
河北邯郸是闻名世界的“太极之乡”。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是我国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这里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
步入广府镇,大街小巷都有练习太极拳的人。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身着各色武服的练习者,在举手投足间,尽显舒展飘逸、动静有度、刚柔相济的太极魅力。
■太极拳法
71岁的杨振河,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人。他虽年逾古稀,却依旧精神矍铄、满头乌发。杨振河12岁习武,32岁开始教拳。
杨振河说,杨式太极拳注重舒展开阖、宽松慢绵,动作相对较大、圆润,适合中老年人练习。他对传统太极拳进行改良,创编出了既适合年轻人练习又能体现传统太极特点的“杨振河38式太极拳”,被邯郸市教育局指定为“太极进校园”活动必修课程。
举世闻名的杨式太极拳,为永年广府人杨露禅所创。杨露禅自幼酷爱武术,始学洪拳,后在太和堂药店掌柜陈德瑚引荐之下,赴河南陈家沟学习拳法。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在十余年勤学苦练的基础上,于清朝道光年间创编独具风格的一百单八式杨式太极拳的拳路,以及杆、剑、刀、棍技巧,逐渐小有名气。杨露禅进京担任拳师时,在多次比武中胜出,被称为“杨无敌”。此后,经过杨式后人杨班侯、杨健侯的完善,杨式太极拳雏形显现。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承人杨澄甫继承祖传,并结合自身经验,于1934年出版了《太极拳体用全书》,将杨式太极拳定型为一百单八式的“大架子”太极拳路,成为现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国家体育总局的前身国家体委,以杨澄甫拳架为蓝本,编写了“24式简化太极拳”和“88式太极拳”,自推广以来,深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习练者的欢迎。2006年5月20日,杨式太极拳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杨振河和儿子杨建超经常走出国门,前往欧洲、日本和新加坡等地任教,把太极文化介绍给全世界。“我们相信,太极可以作为一座桥梁,让其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让阴阳和谐、弘扬正气的武术精神成为不分国界的精神养分。”杨振河说。
■太极世家

河北省邯郸市的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推手
走在邯郸市永年区的广场、公园、小区等场所,经常能看到大批人在练习太极拳、太极剑,这在当地已成为群众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目前,永年区太极拳习练者达到42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一半,其中有不少还是太极世家。
不久前,永年区第二实验学校的100多名学生参加了一次太极拳展演,他们动作刚柔并济、整齐划一,引来阵阵掌声。在这群学生中,12岁的双胞胎兄弟陈麓宇和陈攀宇的表演尤为精彩。“我们除了在学校跟着老师学太极拳,课下还会跟爸爸一起打太极。”陈麓宇说。
陈麓宇和陈攀宇的父亲陈子昆,是杨式太极拳的第六代传承人。兄弟俩自小身体羸弱,小学一年级时,他们发现父亲总在院子里练拳,觉得好玩,就在背后偷偷模仿。陈子昆看他们感兴趣,就象征性地教授了一些简单动作,没想到兄弟俩学得很认真,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要领。
“太极拳练习起来比较枯燥,需要长久的兴趣驱动和毅力才能学好。”陈子昆回忆,为了考验孩子们的耐性,他要求兄弟俩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到广府城的太极广场打拳。
在采访时,和陈麓宇的一次握手,让半月谈记者感受到了不输成年人的力道。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兄弟俩就开始在广场上跑步和打太极拳,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我们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参加各类太极拳比赛,现在共夺得6枚奖牌。特别是这两年的邯郸市太极拳大赛,我和弟弟蝉联两届冠亚军。”陈麓宇满是自豪地说。
“太极拳动静结合,动以健体、静以养心,可以去除学生心中的浮躁之气,缓解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永年区第二实验学校体育老师马旭刚说,现在练拳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学习太极拳后,不少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上升了许多。
■太极经济
“这种太极服以真丝为面料,既舒适又经久耐用不变形……”在永年区“杨武轩”太极用品工厂内,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韩庆彩通过手机屏幕和网友互动,销售各类太极用品。她说,太极服装、太极鞋、太极剑等产品销路格外好。
早在5年前,韩庆彩就看到了太极产品的巨大市场,开始尝试为各地前来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生产个性化太极用品。随着生产技艺的改进、车床和数控设备的引进,产品品质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目前,韩庆彩的工厂内,已有各类机械设备30余台,50多人在这里稳定务工。
近期太极用品销售好,还得益于永年区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大会吸引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1700余名太极拳代表参加,不少太极爱好者前来观看。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他们还参加了太极拳寻踪觅源活动,加深对太极文化的了解,带动了太极经济的发展。
这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创办于1991年,是海内外太极拳品牌影响力较大的一项国际赛事。以此为契机,永年区大力开发太极服装、太极器械、健身器材等太极系列产品,鼓励和支持太极拳师及文化企业开发具有地域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太极养生菜系等,拓展太极拳文化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永年区文化馆馆长、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承人王少君介绍,近些年,前来永年学习太极拳的人年均超过10万人,目前有超过1000名永年拳师在外教拳。练习太极拳不仅成为群众性健身运动,还壮大了授拳、旅游、音像书籍出版等产业链条,太极已成为当地文旅经济发展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

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
截止到:2025-04-24 22:56
已入驻名师:55人
已入驻传承人:1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