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为何愈发受欢迎?北京十六运武术套路比赛告诉你答案
发布时间:2025-02-15
来源:中华武术传承网 浏览次数:600
8月26日,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青少年竞技组)在朝阳体育馆落下帷幕,53枚金牌花落各家。
走进武术套路比赛现场,第一印象就是被运动员的飒爽英姿所感染,刚柔并济、刀光剑影、闪转腾挪、行云流水等成语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大脑里。运动员起势、跳跃、出拳、扬腿、奔跑、呼喝等,无不充满仪式感,精气神十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些武术运动员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市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共有来自全市的209名运动员参与,由于赛事级别高,参赛运动员既有来自业余体校的运动员,也有来自社会俱乐部中的佼佼者。赛事总裁判长张继东表示:“参赛选手中,专业队运动员数量是历届最多的一次,其中朝阳区代表队专业队运动员占比较大、整体表现突出,其他非专业队运动员也表现良好。本次比赛充分体现了我市武术套路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对武术套路项目的喜爱。”
现如今武术套路项目不仅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已经成为中考体育中的一门备选项目,石景山区代表队教练邱万强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介绍了如今武术套路项目在北京的发展情况,他说:“通过近年来的‘武术进校园’,北京市习武的孩子越来越多,过去我参加一项无门槛赛事,参赛人数大约在400人,几年后再参加这个比赛,参赛人数达到了三四千人,这个数量变化让我非常吃惊。根据我的观察,许多幼儿园增加了武术课程,让小朋友可以锻炼身体、培养精气神。最开始接触武术,通常是家长出于让孩子强身健体的目的,也有不少是因为孩子从各种途径了解到武术后,主动选择学习,因为练武很帅,小朋友练了很有面子。”


现如今武术套路项目不仅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已经成为中考体育中的一门备选项目,石景山区代表队教练邱万强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介绍了如今武术套路项目在北京的发展情况,他说:“通过近年来的‘武术进校园’,北京市习武的孩子越来越多,过去我参加一项无门槛赛事,参赛人数大约在400人,几年后再参加这个比赛,参赛人数达到了三四千人,这个数量变化让我非常吃惊。根据我的观察,许多幼儿园增加了武术课程,让小朋友可以锻炼身体、培养精气神。最开始接触武术,通常是家长出于让孩子强身健体的目的,也有不少是因为孩子从各种途径了解到武术后,主动选择学习,因为练武很帅,小朋友练了很有面子。”

“从水平上来说,北京市当然是几个大区水平高,保障力度和重视程度都存在差异。对我们来说,我们的目的不完全在于培养最拔尖的尖子,而是致力于让更多人参与武术运动。我们这边的培养模式大约是每周上三节课,每节课90分钟,周末加一节课。其他区实力强的队伍,据我了解能够做到每天训练。他们那些优秀队员一出来比赛,精气神、干脆利落的劲都不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的水平确实高,值得敬佩。”
关于现今运动员习武的发展路径,邱万强介绍说:“孩子从小接触武术,几年下来存在因各种原因放弃武术的情况,但坚持下来的孩子,就会一直练下去。尤其初中后,这时候孩子已经很热爱武术了,他们通过武术学到了非常多东西,这时候几乎没有选择放弃武术的,只会因学业压力适当压缩练武时间。再往后,水平高的孩子能够通过选材进入体校进行更专业的训练,也能以武术特长生的身份考高中、考大学,这些都是不错的出路。”

乔砚勃在比赛中 图片由本人提供
为什么选择武术、如何理解武术?石景山区队的乔砚勃则讲述了自己的武术故事。即将就读初二的乔砚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习武,当初偶然在武馆中看见大哥哥练空翻,心生向往,从此开始了习武之路。起初乔砚勃练习长拳,后改为了更加刚猛的南拳。乔砚勃说:“南拳讲求气沉丹田,呼喝短促有力,长拳则讲求行云流水、舒展大方,后来我也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教练的建议下改练南拳。”
乔砚勃在比赛场上刚武有力,接受采访时则很谦虚,语速适中逻辑清晰,他说:“习武,教练要求我们文武双全,首先当然是努力习武,另外就是要好好学习。现在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未来我是有信心考入市重点的。还有‘习武先习德’,通过武术我也学到了很多与人相处和做人的道理,比如对家长我们需要感恩,做到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不容易。”

乔砚勃在比赛中 图片由本人提供
通过习武,乔砚勃也对“思考”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小学时候贪玩,教练说的一些话可能会左耳进右耳出,其次小时候对武术理解不深,教练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并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初中后,教练对我的要求提高了,我也面临比赛的压力,这时候我就会努力理解教练说的每一句话,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会主动思考怎么办,去找那个关键点,去询问、去调整。这种思考的变化,不仅用在习武上,也能用在学习上。”
谈及未来,乔砚勃说:“习武以来,家长看见了我的很多改变,他们支持我习武。未来我应该还是希望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也一定会努力习武。如果未来真的在武术方面有很大突破,那么走更专业的道路我也有信心可以坚持下来。
除特别标注外,图片由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提供
除特别标注外,图片由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提供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9955260606 13965271177。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603516977@qq.com。